牛津科学家发现新冠高危基因,常见于这一人群

2021-11-06 10:28发布

  新冠病毒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致命的病毒,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没有症状,为什么个体会有如此大的差异?科学家们正在试图从基因这个角度寻找答案。

  近日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证据。

  据悉,在先前基因研究的基础上,研究人员结合人工智能和新的分子技术,确定了导致风险增加的确切基因——LZTFL1。

微信图片_20211106102808.jpg

微信图片_20211106102752.jpg

  基因可以使新冠病毒导致的肺衰竭和死亡风险增加一倍。

  而60%来自南亚和15%有欧洲血统的人群都携带这种高风险版本的基因。

  《自然-遗传学》(Nature Genetics)期刊近日刊登了该项研究结果,不过虽然在英国和南亚的一些社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,但仅凭LZTFL1基因来诠释这个原因是不够的。

  研究表明,大约2%的非裔和加勒比裔和1.8%的东亚人存在这种危险版本的基因。

  领衔此研究的遗传学家、牛津大学教授戴维斯(James Davies)指出,个人风险也归诸于年龄等复杂因素,社会经济因素也可能是解释为何部分社区受疫情影响更甚的关键。

微信图片_20211106102736.jpg

微信图片_20211106102719.jpg

  戴维斯说:“尽管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基因,研究结果表明,具较高风险基因者,可能格外能从疫苗接种中获益。”

  英国“卫报”(The Guardian)报导,LZTFL1风险基因改变人类肺部对染疫的反应,是截至目前发现到的最重要遗传风险因素。

  研究人员认为,LZTFL1风险基因使人们的肺部更易受冠状病毒影响。肺部上皮细胞可应用一种机制,保护自己免受COVID-19入侵,研究人员假设,高风险基因削弱了这一关键保护机制。

  肺部细胞在面临冠状病毒时,防御策略之一是降低细胞的特化,使细胞表面的关键膜蛋白ACE-2数量变少。ACE-2是SARS-CoV-2进入细胞的受体。

  科学家指出,风险基因影响的是肺部,对免疫系统则无影响,意味着高风险群体仍可以从疫苗中获得免疫保护。

  目前的药物主要针对免疫系统,科学家希望此发现有助开发出针对肺部的新药。